<noframes id="hbptd">
      <ins id="hbptd"></ins>

      開關直流電源的控制環截止頻率和開關頻率有什么關系?


      問題1

      有些論壇上提出的香農采樣定理復現有用信號的角度


      答案1

      香農采樣定理

      看到這個定理,估計第一反應就想到信號與系統、數字信號處理、ADC采樣,但絕想到不到電力電子變換器,香農采樣定理和電力電子變換器扯上關系又是什么鬼?且聽細細道來。

      對于電力電子變換器來說,占空比是最終的控制信號。而調制波和載波交截確定了占空比,那么占空比是由調制波確定的,這句話正確么?Not exactly,精準的說法是調制波與載波的交截點確定了占空比。

      重要的事說三遍:交截點!交截點!交截點!

      如圖1,兩個調制波顯然是不一樣,但是他們和載波的交截點一樣,那么占空比就一樣,最終的控制效果就一樣,由于PWM環節的存在,兩個調制波的差異信息仿佛丟失了一般??闯鳇c什么了沒?這其實不就是采樣么?采樣的特點是什么?就是只能得到采樣時刻的信息,而兩次采樣之間的信息是丟失的,這也不正是PWM環節的特點么?所以電力電子變換器本質上是一個離散采樣系統。


      開關直流電源的控制環截止頻率和開關頻率有什么關系?

      由于是采樣,那么自然有香農采樣定理,香農采樣定理告訴我們,電力電子變換器輸出電壓的頻率是有上限的,理論上最高是開關頻率(載波頻率)的一半。其實想想現實中存在的變換器,是不是恍然大悟了?一個開關頻率為100kHz的變換器,你可以讓他輸出直流(0頻率),輸出50Hz(并網逆變器),400Hz(航空變流器),但有沒有聽說一個開關頻率為100kHz的變換器能輸出可控的100kHz的正弦波的?沒有吧。這其實和環路截止頻率為開關頻率的1/5~1/10沒啥關系,哪怕你環路截止頻率再高,也不可能輸出開關頻率一半頻率以上的電壓,這是由采樣系統本質決定的。

      (注:上述討論的是最簡單最普遍的變換器,不考慮多電平、載波移相、MMC等結構,那些拓撲結構是有可能使得輸出電壓的頻率極大地逼近開關頻率,但這些結構的本質和我上面說的完全不是一回事,不影響我上面分析的正確性)

      問題2

      PWM調制時,三角載波與調制波的多次相交問題(調制波變化斜率過大時會造成與三角波在半個周期內多次相交,貌似結論是三角波為1/6,鋸齒波為1/3,可能顛倒了)


      答案2

      調制波與載波多次相交

      這叫斜坡匹配原則。正常情況下調制波和載波應該這樣:


      開關直流電源的控制環截止頻率和開關頻率有什么關系?

      而當調制波上升的斜率超過載波上升斜率時,就會進入不正常的狀態,比如這樣(即多次交截):


      開關直流電源的控制環截止頻率和開關頻率有什么關系?

      所以說,要降低環路的截止頻率,使其能夠很好地抑制開關次的紋波,使得調制波的上升斜率不超過載波的上升斜率,這確實是可以算模擬控制中環路截止頻率為開關頻率的1/5~1/10的原因之一。

      但數字控制不存在這個問題,數字控制由于零階保持器的存在,調制波在一個周期內是保持不變的,斜率恒為0,如圖4,不存在斜率匹配的要求。


      開關直流電源的控制環截止頻率和開關頻率有什么關系?

      問題3

      小信號模型建模的線性化與準確度限制,帶寬過大時會引起系統不穩定


      答案3

      小信號模型的準確性

      這個問題很關鍵,其實準確的說是,狀態空間平均法的準確性。我們來看下狀態空間平均法對PWM環節的處理。


      開關直流電源的控制環截止頻率和開關頻率有什么關系?

      假設一個電力電子變換器開關頻率為100k,調制波頻率為10k,那么經過PWM環節得到占空比,狀態空間平均法認為得到的占空比也是一個10k的交流信號(如圖5所示的紅線),即PWM環節等效為一個比例環節。但實際上不完全是這樣的,對占空比做傅里葉分析,可以知道占空比中除了10k的分量外,還有90K,110K,190K…的分量,那么狀態空間平均法的準確度就依賴于這些非基波分量的抑制程度,顯然,帶寬越低,對這些非基波頻率的分量抑制能力越強,狀態空間平均法得到的模型就越準確。這是電力電子變換器環路截止頻率為開關頻率的1/5~1/10的重要原因之一,實驗室有個同事是做這方面研究的,他說,當環路截止頻率超過開關頻率的1/5以后,用狀態空間平均法得出的模型就和實際模型差距比較大了。

      當然,也有考慮邊帶頻率來建模的,這就是多頻率模型,當然該模型的復雜程度是遠遠大于狀態空間平均法得到的模型。但該模型也有實際的應用場合,比如在VRM中,要求變換器動態響應非???,那么往往就需要環路截止頻率為開關頻率的1/3甚至更高,這時候狀態空間平均法完全無法指導設計了,必須要用多頻域模型。

      貼一張CPES關于多頻率模型的研究成果,可以看到隨著帶寬提高,狀態空間平均法和實際模型差距越來越大。



      開關直流電源的控制環截止頻率和開關頻率有什么關系?

      當然我們實驗室專門研究建模的有更準確的模型,但是還沒有publish出來,所以我這里不能提供。

      問題4

      數字控制中的延時限制。那么,要如何思考這個問題呢?當設計多閉環的帶寬時,還有一些用于多重化的特殊調制方法時(如并聯移相180等效倍頻),又該如何分析呢?


      答案4

      數字控制的延時問題

      這個問題也很重要,不同于模擬控制,數字控制由于存在零階保持器和一拍滯后,總共會在環路中引入1.5拍滯后,如圖7所示。


      開關直流電源的控制環截止頻率和開關頻率有什么關系?

      1.5拍滯后是什么概念呢?

      就是如果采樣頻率等于開關頻率,在環路中會引入540*f/fs的相位滯后,也就是說,在開關頻率處會引入540度的相位滯后!即使截止頻率是開關頻率的1/10,光是數字控制在截止頻率處也會引入54度的相位滯后,其實也很難補償回來了。所以說,在數字控制下,為了保持控制系統有足夠的相角裕度,其截止頻率會更低一些,從而減小數字控制引入的相角滯后的影響。當然還有一種辦法是提高采樣頻率,現在我們做逆變器一般采樣頻率是開關頻率的兩倍。這也是為了減小數字控制造成的延遲。

      開關直流電源的控制環截止頻率和開關頻率有什么關系?

      圖片加載中...

      在線留言

      ◎歡迎您的留言,您也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:

      ◎客戶服務熱線:021-51095123

      ◎郵箱:xin021@126.com

      展開

          <noframes id="hbptd">
          <ins id="hbptd"></ins>